解密NFT藝術品:虛擬世界給藝術交易帶來顛覆性的變革。
發布日期:2021-11-18
點擊次數:340
解密NFT藝術品:虛擬世界給藝術交易帶來顛覆性的變革。
什么是NFT?
所售非實物,而是版權
要想了解這樁交易背后的邏輯,必須先認識NFT。

NFT并非新概念,只是絕大多數人對它還很陌生。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、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吳教授介紹,“NFT是英文Non-Fungible Token的縮寫,意為非同質化代幣,是一種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流通憑證。所謂‘非同質化’,是指它具有不可替代、不可拆分、獨一無二的特點。利用這個特點,NFT可以和現實生活中的任意商品綁定,成為發行于區塊鏈上的數字資產;當它跟藝術品(畫作、音頻、視頻等)綁定,就誕生出數字加密藝術(Crypto Art)。加密是指對藝術家簽名的加密,簽名即確權(Authentic Right),通過簽名,藝術家把版權授予數字藝術品,它不能偽造,而且在線過程公開透明、全程留痕、流傳有緒,這樣就保證了數字藝術品權屬的真實性和唯一性,所以NFT藝術品交易實際上是對版權的交易。當參與者免費獲取或者購買了一件數字藝術品時,他就獲得了該件數字藝術品的版權,可以收藏,也可以放到二級市場上再次買賣。”

Beeple《每一天:最初的5000天》
吳教授用做品《每一天:最初的5000天》舉例。“最著名的案例,是美國南加州藝術家邁克·溫克爾曼(昵稱Beeple)創作的JPG圖片文件《每一天:最初5000天》。Beeple從2007年5月1日起,花了超過13年時間,每天畫一張數字圖畫上傳到網絡,截至今年2月16日,一共上傳了5000張。今年2月25日由佳士得拍賣行組織在網上拍賣,底價只標了100美元,但后來價格一路飆升,到3月11日截止,先后吸引了大約2200萬人訪問,全球11個國家的33位買家參與競拍,最后以6900萬美元(約合人民幣4.5億元)成交。這個結果引爆了全球藝術圈。”要知道,在2014年,莫奈的一幅《睡蓮》的拍賣成交價才5400萬美元,這幅電子數碼作品比《睡蓮》還貴1500萬美元。

Beeple《每一天:最初的5000天》(局部)
“在NFT加密藝術誕生之前,藝術品交易已經有了線下和線上兩種交易方式,可是它們所針對的都是實物,線上交易只不過是把線下交易挪動了一個場所,并沒有改變藝術品實物交易的性質。而NFT加密藝術則不然,它所買賣的不是實物,而是版權,是不能偽造的身份,這不僅顛覆了藝術品傳統的交易方式,更重要的是,由加密簽名實現的確權,充分保證了數字藝術品的真實性和稀缺性,為維護它們的市場價值提供了牢靠的基礎。數字加密藝術品可以來自實物藝術品的數字化(通過攝影、掃描),也可以直接來自數字藝術創作。前者可以脫離原作單獨交易,也可以連帶原作一起買賣,一切取決于藝術家的意愿;后者則能夠直接加密進行交易。”吳教授說。
從理論上來說,NFT可以是任何數字化的東西:聲音、圖像、文字,甚至一件游戲里的道具等,比如今年2月,搖滾樂隊林肯公園的聯合主唱以3萬美元賣掉了自己制作的一段音樂;推特公司CEO將自己在2006年發布的首條推特作為NFT拍賣了291萬美元。
拋開這樣“極端”的案例,目前NFT應用最廣泛的還是藝術領域。截止目前,已經有不少藝術家將自己的藝術作品(畫作、音頻、視頻等)上傳到NFT拍賣市場來創建NFT。
NFT如何影響傳統藝術?
也許會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加入
看到這里,你可能會問,國內藝術家們對NFT的接受度如何?NFT會如何影響傳統藝術行業?
吳教授認為,NFT的產生,對于架上繪畫而言,是把實物作品轉化為加密數字化版畫的一種可能,會讓更多的觀眾近距離接觸和擁有的作品(排除掉原作的物質性那一部分感受),同時創作者對原作的歸屬或許有所改變。“至于對傳統藝術行業的影響,我覺得目前還影響不到。原作的唯一性、現場感與真實感是很難被取代的。”
吳教授表示,“隨著NFT加密藝術的流行,為了適應數字化生存,也許會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嘗試數字藝術創作。我們甚至不能排除一種可能性,即在NFT基礎上有可能誕生出一種僅僅依靠數字操作支撐的全新創作方式,不論我們為它安上什么名字——‘區塊鏈創作’還是‘NFT創作’,總之,它都勢必與以前的藝術創作方式拉開反差,甚至也可能跟慣常的數字創作方式有所不同。”

藏家為什么要買?
搭上早班車,獲取高收益
根據吳教授的分析,由于區塊鏈知識普及和在實踐上先行一步,從歐美的情況來看,NFT已經是被藝術家和藏家廣為接受的一種藝術品交易方式。而照目前的情況估計,國內還有一個較長的接受過程。今年NFT在國內藝術圈突然變成一個熱議的話題,是與佳士得介入Beeple作品《每一天:最初的5000天》拍賣并且炒出天價有關。大家普遍覺得興奮、新奇,又感到迷惘,同時也被撩撥得蠢蠢欲動。藝術家和藏家都渴望了解這方面的知識。也有不少藝術機構正在積極尋求技術支持,希望一試身手。
身處如今這樣一個高科技時代,想必藝術家們很難抗拒數字媒介的誘惑,而且藝術與科技的聯姻,早已成為當代藝術發展的一種趨勢,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創作數字藝術作品。
如今,面對NFT的方興未艾,我們應該以樂見其成的心態,將其視為傳統藝術市場的必要補充。”